首页 / 未分类 / 南宁兴宁区,如何铺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之路

南宁兴宁区,如何铺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之路

在南宁繁华热闹的朝阳商圈附近,拐进那充满古韵的三街两巷,便能看到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它就像一枚精巧的三角形楔子,稳稳地嵌在南宁商会旧址、新会书院、两湖会馆等重点文物单位中间,虽占地仅5000多平方米,却宛如一座知识的宝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 沉下去:老城区里的教育“新魔法”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解放路小学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比高达七成。然而,学校所处的城市高密度核心区,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狭小的校园面积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在这片狭窄的土地上,为孩子们开辟出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空间,让这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的子女能够就近入学,还能上好学,成了兴宁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兴宁区的决策者们脑洞大开,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向地下要空间,沉下去精品办学。去年8月,经过原址重建的新校园惊艳亮相。崭新的教学楼采用了“地下三层 + 地上六层”的立体架构,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方,将原本只能容纳12个班的学校,扩容至30个班。地下三层更是别有洞天,非遗馆、戏曲排练室、舞蹈室、剪纸室等特色文化室一应俱全,为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教师们也仿佛拥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魔法棒。戏曲社团指导老师蒙丽妹,正积极探索“非遗国际化”的创新之路。她深知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心挖掘特色课程潜力,让古老的戏曲文化走向世界。学校以非遗传承为主线,聘请南宁剪纸大师钟昀睿、邕剧传承人姚艳等专业人士入校,开设专业文化传承课程。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化身非遗技艺小传人。如今,学校已连续3年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中荣获一等奖,师生每年接待各类文艺参观、受邀参加社会非遗技艺演出多达30多场次,解放路小学俨然成为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一颗璀璨明珠。

# 聚起来:优质资源全域“大合唱”
在南宁市兴桂路小学,青年教师李小红这两年可谓收获满满。她连续参加南宁市课堂教学和班主任技能比赛,从最初的紧张懵懂,到后来的自信从容,背后离不开集团校兴桂、那考两校区资深教师的耐心指导。从反复试课的每一个细节,到评课指导时的一针见血,从教具制作的精心构思,到现场录制的全力协助,同年级教师们也齐心协力,共同为她出谋划策。李小红感慨地说:“在这里,一个人的比赛变成了一群人的战斗。”

这一切都得益于兴桂教育集团构建的统一教师研训机制。自建校6年来,兴桂路小学教育集团培养出了2位正高级教师、1位南宁市教坛明星、8位南宁市学科带头人、16位南宁市教学骨干教师和36位兴宁区教学骨干教师,实现了“多数教师(70%)上好多数课”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不仅如此,集团校还精心开发了“芬芳四季”课程体系,设计了“花香、书香、稻香、墨香”校本课程,开展“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德育教育。在丰富多彩的阅读、运动、劳动等系列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家长欧伶看着孩子在兴桂路小学的成长变化,满脸欣慰地说:“优质教育资源就在家门口,孩子不仅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品德塑造、习惯养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均衡发展,作为家长,我们特别满意。”

近年来,兴宁区积极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分别组建了南宁市兴桂路小学、南宁市中兴小学、南宁市澳华小学3个教育集团。在集团成员校内,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师资研训与课堂教学等管理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研与共进。这一举措成效显著,薄弱学校的学业水平平均提升了12%,真正实现了办学水平与力量的共赢。兴桂路小学教育集团成熟的办学理念和丰富的课程活动,更是让成员校南宁市那考河小学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优质均衡教育水平。据义务教育国家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集团校近3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8.4%以上,远超全区与全国水平。

# 请进来:优质资源“高位嫁接”
踏入南宁市兴宁未来学校(小学校区),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清华元素”的知识殿堂。具有清华大学青砖红砖文化底蕴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荷塘月色、水木清华、日晷等校园微造景精致典雅,让人仿佛置身于清华大学的校园之中。

南宁市兴宁未来学校位于兴宁东片区,毗邻南宁东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校创办于2023年8月,是兴宁区引进清华优质资源重点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分为小学校区和初中校区,填补了区域教育的短板。合作办学方选派总校长、执行校长进驻学校,将清华附中附小的管理经验、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机制深度融入学校日常管理,按照清华附中附小的办学经验精心培育各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学校更是走在了前沿。设计的“未小兔”机器人宛如校园里的小精灵,不仅承担着日常迎宾、活动主持等角色,还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场景中。有时,它作为AI学习助手,为学生答疑解惑;有时,又化身学生评价的小老师,比如“未小兔”点赞墙,构建起了全天候的人机交互育人环境。

兴宁区借助南宁市兴宁区未来学校这一平台,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高位嫁接”,打造“兴宁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兴宁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校”,引领和带动城区其他学校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南宁市兴宁区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王月满怀期待地表示:“这里将成为城区中小学专家型校长孵化基地。”该城区将利用该校资源,开展专题辅导、论坛讲座、跟班学习、主题研修、课题合作等,培养辖区更多的专家型校长,推动义务教育向更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

# 兴宁区教育局长谈均衡发展
兴宁区教育局局长陈璟东透露,自2015年以来,兴宁区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累计投入15亿元新建学校15所、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学位3万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校舍面积增加了34.1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增加了26.1万平方米。同时,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添置和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所有学校都配齐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开放式图书馆、多功能体育馆也成为了学校的标配。现代化教育装备的全面升级,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老校换新颜、新校成地标”。

在师资均衡配置方面,兴宁区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效缩小了城乡、校际教师队伍的差距。在教学改革方面,全力推进“创造面向未来的高阶思维课堂”建设,在16所教改实验校和13所“品质课堂”示范校推广先进理念。通过“集中深度培训、名校交流访学、返岗课堂实践、总结反思提升”多维研修,助力教师快速成长。教师们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课堂质量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兴宁区荣获11项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在自治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中,共荣获461项奖项。南宁市中兴小学培育的“三有”微笑德育体系,更是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

兴宁区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正以坚定的步伐不断前行,为每一个孩子点亮希望之光,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相信在兴宁区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这片教育的沃土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培育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我已按照要求,将大纲拓展为一篇完整的公众号文章,通过丰富细节和案例,展现了兴宁区教育发展成果。如果你还想对文章的风格、内容详略等方面做调整,随时都能跟我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jmf66.com/40646.html

admin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