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邕州剧场被五彩斑斓的灯光笼罩,宛如一座艺术的殿堂。剧场内座无虚席,人们满怀期待,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随着激昂的音乐奏响,“邕城有戏 文化赋美”南宁市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拉开帷幕,一场关于地方戏曲的文化盛宴正式开启。
就在不久前,4月1日,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规——《南宁市地方戏曲保护办法》正式实施。这可是广西首部地方戏曲专项立法,如同在地方戏曲的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座崭新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开启了南宁市地方戏曲保护体系法治化建设的崭新华章。这部法规牢牢抓住“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这两条关键主线,从多个维度精心编织起一张保护网。在资源保护与名录建设方面,对地方戏曲的珍贵资料、表演技艺等进行全面梳理与妥善保存,就像守护着一本本古老而珍贵的文化典籍,不让任何一页遗失。人才培养与传承机制也得到重点关注,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办专业课程等方式,为戏曲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期待培育出更多戏曲界的明日之星。创作扶持与惠民服务并行,鼓励艺术家们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贴近现代生活、符合大众口味的戏曲作品,同时将戏曲表演带到百姓身边,让更多人能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在传播推广与创新发展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拓宽戏曲传播渠道,让古老的戏曲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法规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南宁对地方戏曲保护的坚定决心,也让戏曲从业者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启动仪式上,星光熠熠。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琼霞和梁素梅亲临现场,她们就如同戏曲界的璀璨明星,一登场便吸引了全场目光。琼霞身着华丽的服饰,优雅的气质让人不禁联想到她在舞台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带着戏曲的神韵。梁素梅面带微笑,亲切地与周围人交流,她在戏曲领域多年的深耕,让她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而远在他方的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一级演员欧凯明等全国戏曲界艺术家也纷纷发来贺词,虽然未能亲临现场,但他们的祝福与期望跨越了空间的距离,传递到了活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现场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为2024年南宁市优秀非遗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有忙碌于工作的上班族,还有热心公益的退休老人。他们因为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走到一起,利用业余时间,或参与戏曲宣传活动,或协助戏曲表演的组织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梁素梅感慨地说:“该办法的出台将为戏曲传承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有助于抢救濒危剧种、培养青年人才,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戏曲文化。”确实,这些政策的支持加上社会各界的参与,就像为戏曲传承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让戏曲这棵古老的大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此次系列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令人期待不已。活动将积极联动南宁市各县(市、区),如同在南宁这片土地上撒下了戏曲的种子,让戏曲之花处处开放。依托南宁戏曲博物馆、邕州剧场、民生码头、亭子广场等多个特色场所,全面铺开超过300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戏曲精粹展演中,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最经典、最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片段,那些精湛的表演技艺、精美的戏曲服饰,仿佛能带领人们穿越时空,领略戏曲的独特魅力。戏曲惠民展演则将戏曲艺术送到百姓家门口,无论是繁华的市区街道,还是宁静的乡村角落,都能回荡起戏曲的悠扬唱腔,让普通民众都能免费享受这场文化盛宴。南宁市“戏曲在校园”活动更是意义非凡,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去戏曲知识讲座、戏曲表演体验等,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戏曲的种子,期待未来能生根发芽,培养出新一代的戏曲爱好者甚至从业者。戏曲研学体验活动,让人们深入了解戏曲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等,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戏曲这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将一直持续至2026年1月,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为南宁的文化旅游产业增添了新的亮点。想象一下,游客来到南宁,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参与到丰富多样的戏曲活动中,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无疑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推动南宁文化旅游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宁英烈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此次系列活动能有特色地呈现出,南宁市在广西地方戏曲传播上的带头作用。”从目前的活动规划和筹备情况来看,南宁确实有实力也有信心在广西地方戏曲传播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活动形式、广泛的宣传推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南宁正努力搭建一个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广阔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地方戏曲,也让广西的地方戏曲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未来,相信南宁市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系列活动将成为南宁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目光,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如果你对文章的某个部分,比如案例的选取、细节的描写等,有新的想法或建议,欢迎随时提出,我们一起将这篇文章打磨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