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钦州市的三娘湾海域,那澄澈的海水宛如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轻轻荡漾。多年前,这里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仅为96头,可如今,它们的身影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数量已增长至约300头。这些可爱的生灵,时而跃出水面,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时而又潜入水中,只留下一圈圈涟漪,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片海域的神奇变化,也拉开了广西珍稀动物保护成果斐然的大幕。
广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堪称珍稀动物的宝库。踏入这片土地,你会发现,它拥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达11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273种,这当中,有宛如林间精灵的白头叶猴,有神秘而高贵的东黑冠长臂猿,还有身披独特鳞片的中华穿山甲,这些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55种之多。它们在广西的山林、河流、海域中栖息繁衍,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回顾“十四五”这段宝贵的时光,广西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研究的道路上,可谓硕果累累。就拿瑶山鳄蜥来说,曾经,它们的种群数量岌岌可危,而如今,野外种群数量已达约510只。东黑冠长臂猿的家族也不断壮大,种群数量攀升至5群39只。还有广西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数量从往昔的598只,一路增长到如今的1400多只。更值得一提的是,以穿山甲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技术,成功实现了子四代的突破。不仅如此,中华穿山甲、黑叶猴、冠斑犀鸟、鳄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每一项成果,都像是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为全球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种群恢复,提供了珍贵的“广西经验”。
为了给这些珍稀动物打造一个安稳的家园,广西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上,下足了功夫。在广袤的八桂大地上,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这些自然保护地,就如同一个个坚固的堡垒,将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纳入其中,为它们遮风挡雨,守护着它们的生存空间。无论是巍峨的高山,还是茂密的森林,亦或是广袤的湿地,都在自然保护地的范畴内,成为珍稀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乐园。
与此同时,广西还积极探索濒危动物迁地保护的新路径。一座座动植物园拔地而起,物种种质基因库(圃)也相继建成。在这些精心打造的场所里,珍稀动物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远离外界的干扰与伤害。比如,一些受伤或者失去栖息地的珍稀动物,在这里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它们的种群也在人类的悉心呵护下,逐渐稳定并发展壮大。
然而,保护珍稀动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总有一些不法分子,觊觎着这些珍贵的生灵,妄图通过非法捕猎、贩卖来获取巨额利益。为了斩断这些罪恶的黑手,广西林业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海关等多个部门,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深入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专项严打行动,让那些不法分子无处遁形。不仅如此,广西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将保护珍稀动物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这些努力,广西的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向好。截至2024年,广西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特有值稳居全国第一位,这无疑是对广西多年来保护工作的最高褒奖。
展望未来,广西在珍稀动物保护的征程上,将继续砥砺前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监测技术、繁育手段将被应用到保护工作中。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西的珍稀动物们将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它们的未来,必将如同那绚烂的朝霞,充满希望与光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也将因为这些可爱的生灵,而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如果你希望我在文章中增加更多具体案例,或者对某些段落进行风格调整,都可以告诉我,我很乐意帮你进一步优化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