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巳年,一场意义非凡的“树载千秋·同根同祖”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活动拉开帷幕。众多媒体人满怀期待与敬畏,踏入了陕西省这片古老的土地。当他们第一眼望见那些古老而巍峨的树木时,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眼前的古树,身姿挺拔,树皮粗糙却又散发着岁月沉淀的独特魅力,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这一瞬间,大家仿若穿越时空,与历史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在陕西的众多古树中,黄帝手植柏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传说中,轩辕黄帝定居桥山后,亲手栽下了这棵柏树,它也因此被称为“轩辕柏” 。历经悠悠约5000年的岁月洗礼,黄帝手植柏堪称古柏之冠,享有 “世界柏树之父”“中华第一柏” 的美誉。它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1998年被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评为 “中华名树”;2018年在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中,被评为 “最美古树”;到了2023年,在全国 “双百” 古树名木推选活动里,它又被评为 “最美古侧柏”,其所在的黄帝陵古柏群也荣获 “最美古树群” 的称号 。尽管历经无数次风雨的侵袭,遭遇过雷电的威胁,黄帝手植柏依旧巍峨参天,枝干苍劲有力,枝叶繁茂葱郁。它就像一位坚毅的守望者,见证着华夏文明从远古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却始终坚韧不拔,昭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更为神奇的是,2016年,精心挑选出的黄帝手植柏种子,搭乘天宫二号开启了神秘的太空之旅,随后又随着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2018年,3株黄帝手植柏扩繁苗远赴广西南宁扎根生长,这是它的后代第一次走出陕西故土,在更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开启了延续5000年古树基因的新征程。
保生柏同样有着独特的故事。它位于轩辕庙保生宫旧址,故而得名。这里曾是始祖轩辕黄帝重要的生活与居住之地,华夏中医始祖 “医圣” 天师岐伯与黄帝在此深入探讨,共同孕育出了《黄帝内经》中 “养生、养心、养性” 的核心精髓,开启了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的先河 。保生柏也因此被人们视作长寿的象征。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保生柏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已然成为研究古树生长规律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的关键样本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仅是对自然瑰宝的珍视,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守护。
在轩辕庙内,除了两棵历经5000年风雨的手植柏外,还有18株树龄超过3000年的古柏。而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上,更是生长着十万余株柏树。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柏就多达8.6万余株,树龄超千年的古柏也有3万多株。这片古柏群堪称世界奇迹,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人工栽植最早、面积最大、树龄最长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柏群落 ,被人们赞誉为人类文明历史的 “活化石”。这些古柏,就像是一部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道年轮都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迭、文化传承与发展。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大获全胜后凯旋。听闻古商道葫芦河畔有一座 “老君神庙”,怀着虔诚之心的汉武帝特意前往焚香祭拜,并在庙前亲手种下了一株柏树,赐名 “老君柏”。岁月流转,“老君神庙” 最终垮塌消失,然而老君柏却始终傲然挺立在这片土地上 。当地百姓对它敬畏有加,将其敬为 “神树”,在他们心中,老君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信仰与希望 。到了2009年,由于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老君柏面临着生存危机。延安市及黄陵县两级政府与国内林业领域的顶尖专家,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最终决定对老君柏实施保护性移植。这场移植工程堪称 “世界之最”,工程方动用了国内顶尖的650吨履带车以及十轴液压板车,实际吊装重量高达450吨。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老君柏终于成功移栽至川庄村 。这次行动不仅成功挽救了这株珍贵的古树,更为我国在大型古树移植技术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创了大型古树保护工程的全新范例。
在陕西,还有一棵意义非凡的树——仓颉手植柏。相传,它是中华文字始祖仓颉亲手所植。仓颉的伟大发明——创造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这棵古柏就像一位忠诚的见证者,亲眼目睹了中华文明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仓颉手植柏的形态极为奇特,其纹理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流,气势磅礴;树干又似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泻千里,因此也被称为瀑布柏,有学者赞誉它为 “文化之源”。2020年,这棵古柏的籽种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开启了航天育种之旅,成为中华文明 “飞向太空” 的独特象征。如今,在白水县仓颉手植柏繁育基地内,近千棵通过太空种子培育的幼苗茁壮成长,它们继承了仓颉手植柏的基因,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在秦岭深处,有一棵被称为 “栖霞柏” 的洛南页山大古柏,它是秦岭地区发现的最大古侧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1980年考察后认定,这棵古柏生长于原始社会,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传说在上古黄帝时期,轩辕黄帝的左史官仓颉在洛南创造文字之后,带领当地百姓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便是洛南古柏的起源。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洛南知县陈作枢亲自探访此树,并写下了《页山古柏记》。同治七年(1868年),这篇文章被补录进《洛南县志》。页山大古柏形态独特,树干上自然形成了宛如巨龙穿梭的形状,仿佛被赋予了神秘的灵性,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珍贵的古树,作为 “有生命的文物”,宛如 “活化石” 一般,早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它们扎根于绿水青山之间,守护着生态本底,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独特而珍贵的绿色;它们历经岁月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文明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从古老的石器时代一路走来,直至如今的数字浪潮时代;它们身上铭刻着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印记,无论是辉煌的盛世,还是艰难的岁月。它们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载体,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用心去呵护与传承 。让我们共同珍视这些古树,让它们继续在中华大地上续写属于它们的传奇,延续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
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陕西古树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你觉得故事细节是否足够丰富,对古树意义的阐述是否清晰到位呢?要是你有更具体的想法,比如增减某个部分的内容,都能跟我说。